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部份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友善列印 :
請利用鍵盤按住Ctrl + P開啟列印功能
回頂端:
請利用鍵盤按按下[Home]鍵回到頁面頂端
字級設定:
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而IE7或Firefox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語言選擇 :
ENGLISH
日本語
Tiếng Việ
อักษรไทย
2010-2019
移至主要內容區
榮總院史廳

2010-2019

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2019年

三陰性乳癌治療新曙光 改裝肺癌標靶藥成新藥

本院內科部輸血醫學科劉主任峻宇投注5年多心力,微調肺癌標靶用藥得舒緩(Tarceva) 化學結構式,以新藥之姿用在惡性癌症─三陰性乳癌治療;自2011年起與研發團隊進行相關研究,歷經實驗室細胞、老鼠動物實驗,鎖定並修改得舒緩化學結構式,搖身變成全新化合物,並於2017年2月發表相關論文在《歐洲癌症.....(詳細介紹)

2019年

榮陽團隊與美國衛院癌症研究所在臺成立首家跨國合作實驗室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 選擇榮陽團隊作為合作對象,第一次在臺灣成立跨國實驗室,針對肺癌展開為期五年的合作計畫,將探討亞洲與西方人癌症基因的差異,以發展精準治療方法。這次合作對於解決當前肺癌面臨的重要課題,以及未來治療之發展有重要影響,對於達到臺美雙方及醫病雙贏,值得高度期待。 .....(詳細介紹)

2018年

尋獲慢性偏頭痛致病關鍵

榮陽頭痛團隊研究發現,全台慢性化偏頭痛患者超過10萬人,患者大部分原是陣發型偏頭痛因不明機制導致頭痛逐漸慢性化且病程持續超過3個月以上,首度發現該病症與大腦神經元活性指標「N-乙醯天門冬胺酸」(學名為N-acetyl-aspartate,NAA)濃度下降有關,這項研究已刊登在國際神經醫學期刊《Br.....(詳細介紹)

2018年

創新療法有效控制家族型類澱粉神經病變

族型類澱粉神經病變主因是轉甲狀腺素 (transthyretin) 基因突變,致類澱粉纖維囤積在人體器官組織無法清除,罹病者其後代有50%遺傳機率。本院神經病變研究團隊參與跨國臨床試驗,藉小分子干擾核糖酸機轉,降低病人血中突變轉甲狀腺素蛋白產生及囤積可有效控制病情,該成果於2018年7月已刊登於新&.....(詳細介紹)

2018年

AI找腦齡 腦部健檢新頁

本院及榮陽團隊主辦國內首場「超高齡社會AI應用論壇」公布多項創新應用研發成果,本院高齡醫學中心陳主任亮恭發表藉AI力量融合生醫及資通訊科學研發找出與肌少症高度相關的蛋白質,為全世界首次發現成果,期望未來透過人工智慧深度學習建立「腦齡」,以腦影像作為腦部健檢新參據,可早期預測及延緩疾病。

2018年

研發專治高度惡性癌之融合蛋白新藥

本院腫瘤醫學部放射腫瘤科藍耿立醫師及榮陽團隊成員經過多年研究融合蛋白新藥,專治致死率高、容易轉移的高度惡性癌,相關成果已刊登在國際知名期刊並取得中國、台灣專利,融合蛋白的前端是表皮生長因子,可以結合癌細胞表面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後端則是胞密啶脫氨,可將不具明顯毒性之5FC轉化為臨床上常.....(詳細介紹)

2018年

發現子宮輕刮術能活化胚胎激素助胚胎著床

院婦女醫學部不孕症科主任李新揚與臺大醫院合作發現,透過小鼠動物實驗,證實輕刮子宮製造細微傷口,可吸引間質幹細胞協助修復並分泌大量活化胚胎的激素,有助提升胚胎著床率,已申請人體實驗將萃取出的子宮內膜基質細胞或間質幹細胞分泌產物濃縮、轉製成新藥植入,盼能達到提升成功著床受孕的效果,造福不孕夫妻一圓生子夢.....(詳細介紹)

請點選照片放大瀏覽
2017年

臺美簽署跨國成立肺癌精準醫療實驗室備忘錄

由Stephen J. Solarz基金會協助,榮陽團隊楊慕華科主任、周德盈及邱士華教授等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Schrump教授研究團隊簽訂成立合作實驗室備忘錄,地點設置在醫學科技大樓,為臺美首間跨國肺癌精準醫療實驗室,聚焦東西方族群肺癌特性異同、精準醫療、癌症幹細胞、腫瘤免疫及表觀基因.....(詳細介紹)

2017年

研發子宮內膜異位新型藥物

院婦女醫學部婦科陳主任怡仁、高雄榮總婦女醫學部蔡曉雯醫師與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謝世良等研究團隊發現人體內 DcR3 分子與增強子宮內膜細胞黏著力有密切的關係,新藥能有效抑制 DcR3 的表現,可有效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此藥預計 2018 年投入動物實驗,盼在十年內問世造福為此疾所困之病友。.....(詳細介紹)

2017年

視網膜再生技術突破黃斑部病變者視力露曙光

本院醫學研究部基礎研究科邱主任士華與交通、陽明大學及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將自體細胞重新編程為「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分化成「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及「視網膜神經節細胞」,豬隻成功形成2公分神經軸突,視覺漸恢復,未來將進行人體試驗,讓黃斑部病變患者重見光明,同時開發視網膜個人化再生醫.....(詳細介紹)

2017年

研發癌症標靶用藥基因檢測自製試劑

本院病理檢驗部與麗寶生醫於2012年共同成立「癌症基因體醫學研究室」,研發「癌症標靶用藥基因檢測自製試劑」,針對大腸直腸癌、非小細胞肺癌及全面性癌症標靶用藥檢測,並同步研發放化療成效預測及腫瘤罹患機率檢測,可協助醫師選擇最適當之標靶用藥,提供未來換藥需求之完整資訊及預後復發風險的參考。

2016年

研發「紅外光口腔斷層掃描系統」等創新技術

本院口腔醫學部贋復牙科李士元醫師與交通大學合作,研發「紅外光口腔斷層掃描系統」,並與虎尾科大及臺灣科大共創「牙科三維列印專家系統」,可建構完整的數位牙科診療系統,有助於開發高附加價值醫療器材。

2016年

獨創「金屬材料血管支架表面處理技術」

本院外科部心臟血管外科施俊哲主任研發之「金屬材料血管支架表面處理技術」可將血管支架表面所覆蓋之多晶型氧化物奈米化,讓支架表面不會腐蝕,不易形成血栓且可抑制血管內膜增生,維持血管暢通。

2016年

研發「榮陽治肝湯」治療慢性C肝

本院將傳統中醫用於治療肝炎的藥方組合成一帖「榮陽治肝湯」,歷經多年試驗,證實對慢性C肝有療效,可改善肝鬱血瘀與肝經濕熱,且副作用少,研究登上國際頂尖期刊《民族藥物學》(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未來可望作為西藥輔助,改善副作用。

2016年

榮獲國家新創奬之學研新創獎

醫學研究部基礎醫學科主任暨陽明大學教授邱士華醫師、眼科部劉瑞玲主任與視網膜科陳世真主任以「多功能植入視網膜生物支架系統(DFBMMS)---應用於黃斑部病變之視網膜移植修復」為主題,共同榮獲第12屆國家新創獎之學研新創獎---製藥及新醫療技術組第一名,邱士華主任更以「多功能植入視網膜生.....(詳細介紹)

2015年

研發「Brespire穿戴裝置──COPD復健計畫」

由本院復健醫學部李思慧醫師及工務室工程組劉明工程師、陽明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楊世偉老師共同指導的「Taiyang」研究團隊,以「Brespire穿戴裝置──COPD復健計畫」作品,榮獲教育部生技產業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計畫「2015生技創新創業獎」競賽醫藥生技組佳作獎。

2015年

服用Allopurinol前先以基因檢測 有效預防副作用發生

由本院內科部過敏免疫風濕科蔡長祐主任、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及國內15家醫院共同組成的研究團隊證實:服藥前基因篩檢,可預防痛風治療藥物allopurinol嚴重副作用,服藥前基因檢測若能納入常規檢查,將大幅提升用藥安全,而以此研究為基礎,將帶領臺灣進入精準化醫療先進國家。

2015年

思覺失調症致病機轉新發現

院成人精神科主治醫師楊智傑和陽明大學合作,透過功能性磁振造影的研究,發現思覺失調症的患者其腦部活動呈現類似心臟衰竭患者的心跳規律而沒有變化的模式,而大部分掌管思考及認知功能的部位,則呈現像心律不整般趨於混亂的模式。這項研究2015年刊登於知名的神經科學國際期刊《人類大腦圖譜》(Huma.....(詳細介紹)

2015年

規劃新型結核病診斷工具

蔡長祐教授指導賴建志醫師及實驗室團隊,比照國外先進醫學中心診斷結核病技術,規劃結核病檢驗方法「T-SPOT」之應用,以擴大臨床應用及期待造福病患。

請點選照片放大瀏覽
2015年

毛髮再生研究重大突破

本院皮膚部陳志強醫師、陽明大學李光申教授與美國南加大鍾正明院士跨國研究發現,在小鼠身上適當的給予毛囊刺激,可以誘發超過5倍毛囊的活化與再生,為再生醫學研究重大突破,對於落髮求診的病患,將是一重大的新契機。

請點選照片放大瀏覽
2015年

視網膜移植技術新突破

榮陽團隊經多年研究,成功開發「新式視網膜多功能移植支架系統」,不僅可以有效改善造成黃斑部病變之視網膜色素細胞的微環境,更可配合目前最新之自體幹細胞所誘導之視網膜細胞移植技術,協助受損視網膜進行修復。

2014年

發現頭頸癌腫瘤癌化轉機關鍵微環境解密

榮陽腫瘤免疫研究團隊的陽明大學楊慕華教授、陳念榮副教授及本院耳鼻喉頭頸部戴世光教授共同合作,找出癌化機轉關鍵,腫瘤癌細胞能躲過病患免疫系統監控持續生長,甚或重塑環境,使宿主細胞由「敵人」變為有利腫瘤細胞生長的「戰友」,是腫瘤惡化的關鍵,包括頭頸癌、肺癌、乳癌、大腸癌及皮膚癌等,該研究成果於2014.....(詳細介紹)

2014年

B 肝患者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新發現

榮陽團隊以健保資料庫做了全球最大規模的7年追蹤分析研究證實:健保給付慢性B肝患者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政策,有效減少3 倍罹患肝癌風險,對40歲以前、非肝硬化與無肝功能代償失調的慢性B 型肝炎病人,防護肝癌發生的效果尤其顯著。

2014年

獨創新型肺腺癌病理分類法

榮陽肺癌研究團隊包括本院胸腔外科許文虎教授、吳玉琮主任、洪榮志主治醫師及病檢部分子病理科主任,及國立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周德盈教授等成員。團隊發現新的肺腺癌病理分類法有效預測肺腺癌病患術後之復發及死亡。該分類法由國際肺癌研究協會(IASLC),美國胸腔學會(ATS)及歐洲呼吸學會(ERS)在.....(詳細介紹)

2014年

突破癌症幹細胞增殖及標靶治療抗藥性解密

本研究解答了臨床上大腸癌患者晚期惡化與標靶治療抗藥性之成因,對晚期大腸癌抗藥性之治療策略研發產生重要影響。

2014年

惡性腦腫瘤復發因子新發現

榮陽團隊證實臨床上多形惡性神經膠質瘤之患者miR142-3p啟動子的高度甲基化時,可準確預測腦瘤手術後患者之復發率與相關之預後,此發現對於臨床醫師診治癌症病患有相當大的幫助,並提供未來發展抗藥性與臨床復發治療標的轉譯醫學新方向。

2013年

幹細胞安全性研究重大突破

榮陽團隊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日本學者山中伸彌教授來函肯定,並可客製化個人專屬「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進而開發個人化藥物,為新式個人化醫療豎立新的里程碑。

2013年

發現新型遺傳性運動感覺神經病變致病基因

榮陽團隊成功發現此新型遺傳性運動感覺神經病變致病原因為GNB4基因變異,此重大研究成果已刊登於遺傳學頂尖學術期刊《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為此疾病之治療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2012年

全球首創呼氣氨感測器

為全球第一個利用半導體電子元件穩定偵測呼氣氨的研究,未來將進一步發展為拋棄式呼氣偵測片,有助於建立肝病早期預警居家照顧技術。

2012年

成立癌症基因體實驗室

該實驗室通過國際具最高公信力的「美國病理醫師學會(CAP)」之臨床醫學實驗室認證,成為國際一流的精準醫學檢測中心。

2012年

領先全球成功發現第22型小腦萎縮症致病基因

榮陽團隊領先全球成功發現,獲得神經醫學界頂尖期刊《Annals of Neurology》刊登,未來可提供小腦萎縮症全新的治療方向。

2012年

幹細胞技術重大突破

榮陽團隊證明低氧培養可以提升以間葉幹細胞做為新式治療之成功發展,間葉幹細胞可以應用在許多急性損傷、發炎、自體免疫疾病以及退化等慢性病的治療,未來將以此技術增殖的優良間葉幹細胞進行臨床試驗。

2012年

與美商昆泰公司策略聯盟

本院與美商昆泰公司策略聯盟進行「全球頂尖臨床試驗計畫」,本院將可於最早的時間點參與新穎藥物之研發,提升全球與臺灣的生技發展及研發的水準。

2011年

破解大腸直腸癌的基因密碼

榮陽團隊成功結合基礎醫學與臨床,破解國內常見的大腸直腸癌的基因密碼,研究闡述一個概念:「癌症幹細胞是被誘導出來的」。

2010年

以心磁圖評估腦中風併心肌缺血

本研究顯示心磁圖能簡便評估腦梗塞中風或短暫腦缺血合併心肌缺血的比例,相較於歐美,臺灣的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合併心肌缺血的比率較低些。

2010年

國人急性冠心症早期診斷與預後研究

本院與臺大醫院合作研究評估新血清生物標記組合,可以更進一步預測病人治療之後發生重大心血管事件的機率,並給予適切的治療與追蹤。

2010年

發表B型肝炎病情預測方式

本院與臺大醫院合作研究,該項研究結果對於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自然史的了解有進一步的突破,未來可用以發展客制化治療方式。

2010年

全球首次發表「週期性經痛相關之腦部型態變化」

教學研究部整合性腦功能實驗室發表,為有關婦女經痛與腦部關係國際上首見之研究成果,被譽為國際科學與醫學突破性的研究。

2010年03月

與清華大學暨日本京都大學三方共同發表「硼中子捕獲治療(BNCT)臨床研究合作成果」

本院癌病中心(腫瘤醫學部)與國立清華大學原子科學技術發展中心合作,成功完成東南亞及全國首例硼捕獲中心於復發頭頸癌之治療,使國內原子爐成為全國第八處,我國成為全國第七個可執行此治療研究的國家。完成東南亞首例硼捕獲中心於復發頭頸癌之治療。
2010年3月22日國立清華大學與本院癌病中心暨日本京都大學.....(詳細介紹)

2010年

成立超低溫冷凍心臟瓣膜與心血管組織庫

本院與生寶生物科技共同成立非營利「超低溫冷凍心臟瓣膜與心血管組織庫」,未來將可提供全球配對,嘉惠心血管重症病患。

2010年

發現肝癌早期與晚期復發機轉

可望發展出標靶療法,研究獲刊在肝臟學領導期刊《Journal of Hepatology》。

請點選照片放大瀏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