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痛經之腦部研究
我們深耕原發性痛經的基因神經造影學研究,並發表了結合基因與腦影像分析的論文,提出指標性的貢獻。於2016年在Nature期刊系列的Scientific Reports發表了兩篇論文;我們發現長期疼痛刺激下,長期原發性經痛的女性腦部中對於疼痛調節的腦部功能性連結,從感知處理連結變換成為認知處理連結。同時,我們也發現神經滋養因子基因序列的多樣性參與了原發性經痛患者腦部對於疼痛控制相關的功能性連結。這些研究顯示原發性痛經為婦女健康的重要議題,並期待透過我們的研究改變現今對待痛經的輕忽態度。2017年我們同樣針對結合基因與腦影像分析之研究於同期刊再次發表了一篇論文。我們更發現到鴉片類受體基因之鹼基多樣性和下行疼痛調節系統之間相互作用關係; 鴉片類受體基因若具有鳥嘌呤之個體,則在功能性連結上,可看到負責處理疼痛之腦部區域表現較低的功能性連結。另外於我們也將其它成果初步發表於2016年國際疼痛學會 (IASP),未來也將持續發表。
思覺失調症之多模態神經造影研究
此研究是臺北榮總和三軍總醫院精神部合作形成的研究團隊,透過探討思覺失調症患者正性症狀的幻聽,及負性症狀的情緒認知功能缺損,加上不同模態之腦造影先進技術,及臨床症狀評估的整合性研究,多方位系統性地探討精神分裂病的神經病理機轉。目前系列研究之第一篇論文已於2016年6月份發表於 Psychiatry Research 期刊,後續研究成果陸續發表中。